
前面两篇文章介绍了内行星(金水)和外行星(火木土)相对太阳的运行周期。不同的运行阶段与冷热干湿的元素关系见上图。
外行星从太阳合相开始到第一次停滞的120度区间是“湿”的特性。从停滞到与太阳对冲阶段是“热”。然后到第二次停滞逆行转顺行是“干”。最后的120度从停滞到周期结束与太阳合相是“冷”。其中的“热”和“干”阶段,即中间段的120度,外行星一直是逆行的状态。
内行星金水的周期开始于逆行的内合相,运行到逆行转顺行阶段是“湿”的特性。 从顺行开始到与太阳第二次的外合相是“热”,之后离开太阳到顺行转逆行是“干”,最后的逆行到与太阳合相的结束阶段是“冷”。
应用在对本命星体特点解读上,我很喜欢的澳大利亚占星师Shu Yap的区分和她使用的关键词很实用简练。
我们可以大致将外行星落位特点分成三个部分:
- 第一个顺行的120度区域(晨星阶段)是“年轻而幼稚的”;
- 第二个逆行的120度区域(含对冲阶段)是“具考验与挑战的“;
- 最后一个逆转顺后的120度(夜星阶段)是”成熟有经验的“。
- 值得强调的是外行星与太阳合相的不可见区域需要特别关注。行星在这个阶段会经历完结清理、改变和重新升起的一个转折。
内行星在不同周期的特点如下:
- 从“内合相”到晨星阶段的“远日点”是“年轻而幼稚的“;
- 从“远日点”到“晨落”是“年轻趋向成熟的”;
- 从“晨落”到“夜升”的不可见阶段(包含第二次的“外合相“)是“具考验与挑战的“;
- 从“夜升”到夜间“远日点“是“壮年有力的”;
- 从夜间“远日点“回到”内合相“起点是”成熟智慧的“。
- 同样需要强调的是一个运行周期结束与新周期开始的交叠“不可见”区域需要特别关注,代表行星运行的完结、改变和新生。